海南白沙的槟榔园里,黎族农户龙大哥正弓着腰给槟榔树追施春肥。特制的肥料混着晨露渗入红土地,再过些时日,这些被黎家人称作“摇钱树”的槟榔就会挂满青果。
中海化学的农技服务团队像春天的信使,从华北平原到江南水乡,他们用示范田作画布,以观摩会为课堂,把科技养分注入春耕的泥土,在田间地头编织着现代农业的智慧经纬。
在田埂上成长
2020年,海南大学农学毕业生王绥亮加入中海化学华南分公司,当时的他还不懂如何让知识落地生根。那年10月第一次独立主持农化活动的场景至今依然清晰:在30多位农户的注视下,他声音发颤、手心沁汗,投影幕布上的施肥图谱在潮湿空气里微微卷边。但当他发现前排老人认真记录的模样,突然感到肩上担子的重量。
2023年江门春耕会见证了他的蜕变。面对近百名农资从业者,这个曾经紧张的青年已能条理清晰地讲解化肥保供政策,天禾农业的技术员注意到他衣襟上沾着的红土——那是清晨在示范田采集数据时留下的印记。
四年间,王绥亮的足迹从海南延伸到两广、福建,黝黑的皮肤记录着200余场培训会的风雨阳光。如今站在百人会场中央,他依然记得第一次活动时颤抖的话筒,但如今沉稳的他多了份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底气。
同一个梦想
在农化服务团队里,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因同一种选择汇聚在这里。2020年8月,中海化学西北分公司的李雪峰迎来职业生涯重大转折——从深耕十年的财务岗调至农化部。这个熟稔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师,突然要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植物营养学教材里的专业术语像天书,田间突发的作物病害更令他手足无措。
转岗初期,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满专业要点。同事见证了他的转变:最初连基础农技术语都需查阅资料的财务人,通过系统研读专业书籍、向种植户请教经验、跟随团队实地考察,逐渐掌握作物诊断要领。四年间,他的足迹遍布西北五省,行车里程累计超10万公里。
凭着对农化的热情、对农户的真诚,李雪峰实现蜕变,收获成长。曾经只熟悉财务报表、税务筹划的他,如今对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等农化知识信手拈来。
乡土的逆行者
2019年,从河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专业毕业后,当同学们纷纷涌向都市霓虹时,赵英杰带着对土地的热爱加入中海化学销售(海南)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在三农事业的广阔天地间开启了别样人生。
从青涩学子到田间“赵老师”,这条蜕变之路写满泥土的印记。赵英杰入职首日便踏上河南乡间土路,六年跋涉丈量过华北数万公里阡陌。在山东潍坊,他协助公司推出“大姜营养套餐”方案,让大姜亩产提高7%;在河南焦作,推广“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帮助农户减少20%化肥用量,同时将小麦亩产提升到700公斤。280余场技术培训,近万名种植大户收获科学选肥技巧和施肥技术,几十个种植大户的微信群里,他的消息提示音总在晚间响起——那是又在为农户解答种植问题。
中海化学营销公司17位农化服务人员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将技术和服务带到田间地头,召开培训会和田间观摩会5000余场次,建设示范田超4000块。2023年创建的5所科技小院,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的“四零”方式服务农户,将实验室前移至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