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中海化学员工走进稻田,做好助农增收服务。
9月末,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黑龙江省鹤岗市,进农场、探厂区。在这里,我们看到一幅中海化学助力“北大仓”建设的图景正徐徐铺展……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龙江省拥有广袤肥沃的黑土地,经过数十年的开垦经营,曾经的“北大荒”已发展为如今的“北大仓”。2015年,中海化学旗下的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简称华鹤公司)在这里扎下了根。多年来,公司累计为东北地区提供化肥产品570万吨,其中黑龙江省每年40%的氮肥由华鹤公司供应。公司坚持以农为本、提质降本,农民用肥成本降低150~200元/吨。
9月末,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黑龙江省鹤岗市,进农场、探厂区。在这里,我们看到一幅中海化学助力“北大仓”建设的图景正徐徐铺展……
驱车驶入鹤岗市,就像驶入了以秋收为主题的油画中:道路两旁是大片的农田,水稻、玉米、大豆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蓝天上白云低垂,黄色的作物和绿色的叶子交织成片,像是涂抹在黑土地上厚重的油彩。
黑龙江省即将迎来粮食丰收好时节,这样如诗如画的农业景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驱车深入,在田埂的尽头,农田与蓝天的交界处有一座“高塔”,那是华鹤公司今年投产的年产30万吨聚核酸复合肥生产装置,高114米。
记者登上这座高塔,俯瞰整个厂区,对黑色的煤如何变成白色的化肥,又如何撒向黑土大地,滋养黑土粮仓有了更具象的认识。
从蔚蓝走向绿野
让作物既“吃饱”又“吃好”
华鹤公司坐落在金色的农田之中。
走进华鹤公司,墙上的标语映入眼帘:做强煤头化尾筑牢黑土粮仓。卡车隆隆,机器轰鸣,这边是一车车煤炭运入厂区,另一边,一车车化肥川流不息地从厂区运出。
倘若说“北大仓”的千里沃野是中国人的粮仓,那么,这座化肥工厂便是田间农作物的“粮仓”。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黑龙江地区复合肥使用率偏低,很多农户的种植习惯偏向于自己配肥,分次分层施加含不同元素的化肥。然而很多农户并不了解合适的配比,使化肥不能被农作物有效吸收,进而导致用肥成本高,肥效不长,而且不利于绿色发展。
多年来,华鹤公司因地制宜研制复合肥,确保作物生长过程中“营养均衡”。今年,他们又投产了一座年产30万吨聚核酸复合肥生产装置用来生产绿色增值化肥,为农户提供定制化肥料。
“这一粒化肥里就包含多种元素了?”平时,农户们自己配肥,能够真切地看到每种化肥的施加量,由于复合肥将多种元素融合到一起,种田只需要撒一种化肥——这让一些农户觉得心里有些没底儿。这种不习惯,也是此前复合肥在当地使用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为进一步提升农户的信任度,自去年开始,中海化学开展了示范田建设。他们和当地种植大户合作,根据测土数据提供定制化肥料,针对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主要农作物形成“减肥增效”种植方案。
春耕时,中海化学就将肥料送到田间地头。使用后,每公顷肥料用量减少了10%。“别看肥料用量少了,但是肥效长,玉米茎秆粗壮,用力晃都晃不倒。”峻元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刘树元说。
在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更多农户看见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越来越多农户开始信赖并使用中海化学增值复合肥。
今年,中海化学还与北大荒黑龙江共青农场共同建设了水稻高产示范田,通过定制化植物营养解决方案,将增值肥料运用与高品质稻米覆膜栽培技术相结合,实现药肥“双减”,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化肥投入量较农场其他地块减少35~50公斤/公顷,彰显了中国海油化学植物营养解决方案应用的良好效果。
从生产好品质肥料,到思考如何减肥增效、助农增收、绿色发展,中海化学将蔚蓝大海与广阔绿野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生产厂区走进田间地头
助农户“惠”用肥、用好肥
“你们的化肥叫什么名字?这么大的化肥厂就在农田边上,我们却不知道怎么用上你们的化肥。”3年前,当地农户的一番话让华鹤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复合肥项目组总经理江平意识到:我们的化肥得走出厂区,走入农户心里。
这也与中海化学营销公司东北分公司总经理李思的想法不谋而合,要改变销售方式,把化肥切实送到农户手里,让黑土地用上身边肥、放心肥。
“为了满足‘农户不出门,肥料送上门,方便快捷又实惠’的需求,2021年,我们依托自建的‘海油惠农宝’平台,尝试开展电商直销模式。我们线下走访农户,宣传并了解他们的购肥习惯和需求,线上搭建网络社区,分享农技知识。经过2年的实践,去年开始,B2C(企业对消费者)直销业务已覆盖整个鹤岗市,通过去中间化的方式,让农户购肥更实惠。”李思说,“现在,农户只需通过手机在‘海油惠农宝’电商平台下单就能买到中国海油的化肥。购买便捷、价格公道,3天就能送货上门。”
对中海化学来说,“价格公道”四字可谓价值千金,这是当地农户对中国海油化肥的认可和对中国海油的信任。
今年5月,在夏季备肥关键时期,中海化学发出尿素市场保供稳价倡议书,在保障尿素足量供应的同时,呼吁合作单位将化肥送到农需一线,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随着化肥一袋袋运进田间地头,农户们本可以安心准备农忙。然而天不遂人愿,今年6月,黑龙江省遭遇连续强降雨,7月又遇大面积干旱,这对“看天吃饭”的农户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这个时候,坐不住的不止农户,还有营销公司东北分公司的农化人员。面对这样的天气,以往的施肥方式已经不足以应对,还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今年是中海化学政企合作示范田建设第二年,营销公司东北分公司联合集团公司技术专家和东北大学教授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应对旱涝天气的追肥方案,并为合作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旱涝天气对作物的影响。刘树元就是受益者之一。
来到峻元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刘树元端来一锅蒸好的玉米,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展示今年玉米的品质。“今年这个暴雨加干旱的天气真是不寻常,多亏了中海化学的专家提供施肥方案和技术指导,在这种天气下,地里的玉米也没出现紫苗现象(因低温缺磷导致的作物生长问题),产量几乎没受影响。”
“看看我这大豆长得怎么样?”村里另一位农户刘晓明在得知中海化学的农化人员来村子了匆匆赶来。他刚一进屋就把手机递给了中海化学的农化人员,展示自己地里拍的大豆生长情况。
刘晓明有2万亩的种植区域。他从去年开始与中海化学合作开展示范田建设,本着试一试的心态,用大约50亩田地作为示范田,使用富岛化肥种植。“中海化学的农化人员比我们还上心,我时不时就能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提醒我该追肥了,还传授一些农技知识。专家也会来地里帮我监测大豆的生长情况,我平时有问题就给他们打电话咨询。”今年,刘晓明拿出18000亩田地作为与中海化学合作的示范田。
“很多农户对施肥次数顺序不了解,我们要定期跟踪回访,而且每位农户的种植情况都不一样,我们会为他们提供相对应的技术支持,就比如刘树元的玉米……”营销公司东北分公司的农化经理丛龙波在提起各农户的需求时如数家珍。
说起问题,丛龙波也直言不讳:“有些农户为了节约成本,把除草剂和叶面肥一起喷施,这样不仅肥效发挥不出来,还有可能伤害农作物。”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焦急。
中海化学营销公司农化人员把农户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经常会去地里看一看、转一转。有农户说:“我们购买的不只是一袋化肥,更是一份安心、放心和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