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劳模|做“铁人”也要带“铁军”
来源: 时间: 2025-06-06
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郝振山:他竟然说“我不干!”
1989年,郝振山一毕业就进入中国海油,成了“南海六号”钻井船上的一名甲板工。干了不到一个月,师傅看他头脑灵光、干活儿不惜力,就想提他当钻工。“我不干!”面对第一次升职机会,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原来,“南海六号”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半潜式钻井船,很多重要岗位聘请的是外国专家,“我的基本功还不扎实,不能上钻台去给中国人丢脸。”
一年之后,基本功过硬了的郝振山上了钻台。白天,郝振山一干完活儿就跑到司钻室外面,伸着头看外国司钻如何操控刹把。晚上,他抱着外文技术资料,一个词一个词地“啃”。有一天,司钻发现了正在“偷师”的郝振山,面露不悦:“你看什么?”一句话激起了他的倔脾气:“你手中的刹把早晚是我的。”后来,郝振山真就成了“南海六号”上顶替外方司钻的第一人。
2005年7月,郝振山被调至“南海二号”任平台经理。他到“南海二号”之前,每次公司进行综合考核,“南海二号”总是排名中下游。走马上任前,三位领导给他打电话,让他从原来的平台上带走一两个得力干将,协助他改变“南海二号”的面貌。结果,他一个人都没带,只带了一个目标过去:半年内,让“南海二号”进入综合考核前三名。
一上任,他就开始推行目标管理。“进入考核前三名”的目标被分解到平台的各个部门。紧接着,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郝振山先是设立了“流动红旗”,随后又设立“优秀师傅奖”“科技创新奖”“集体荣誉奖”,所有获奖者的照片和简介都会被张贴在平台的“光荣榜”上。不到半年,“南海二号”果真在公司的综合考核中跃升至前三甲。
2006年2月22日,缅甸第一口高产气井———马雅1井的重大发现改写了该国油气工业的历史。而完成此次海上钻井作业的正是平台经理郝振山坐镇指挥的中国海油“南海二号”。
接下来,“南海二号”钻探的3口井都获得了高产油气流。不久之后,“南海二号”的图片和事迹被收藏进缅甸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中。
2007年,公司要推荐郝振山参评中国海油劳动模范。“我不干。”郝振山找领导商量,“工作都是大家做的,推荐‘南海二号’这个集体行不行?”最终,“南海二号”凭借出色的业绩顺利当选中国海油先进集体。
事后,有人说郝振山“犯傻”。他却呵呵一笑:“集体有了荣誉,其中的个人就会有荣誉感,工作起来才能更有动力。”
几年的工夫,“南海二号”上涌现出多位中国海油金牌司钻、央企青年岗位能手、技能标兵等高级技能人才,被称为中海油服的“海上人才库”。
寻访手记:2010年郝振山荣获“海上铁人”荣誉称号,当选全国劳模,2019年他又当选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如今,在中海油服湛江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的岗位上,他依然保持着之前的“闯劲儿”,作为党员以身作则,带队屡克难题。
“战天斗地,与海共舞”是郝振山最爱说的一句话。在郝振山看来,这句话的深意在于:“战天斗地”是对石油工业优良传统的继承,“与海共舞”则彰显着和谐共赢的海油文化。“我要做传承者,也要做开拓者,这是新时代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新闻: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