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公司专题->中国海油40年->寻访劳模

寻访劳模|岗位再小,也能成就大师

来源:      时间: 2025-06-06

201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施时楷:再小的岗位,也能成就大师

维修这个职业,进进出出的人很多,出去的很少有再想回来的,因为其中艰辛只有干过的人最清楚。施时楷是为数不多干了一辈子维修的人,他对这行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和天赋。

1979年,施时楷高中毕业后下乡来到湖南的一个农村。一天,生产队里一辆手扶拖拉机熄火罢了工,他不知哪来的冲动,上前一通敲敲打打,不一会儿气门烟柱一冒,发动机嗒嗒响起。

村里的拖拉机成了施时楷维修生涯的起点。多年后他来到海南省东方市,为中海化学化肥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每当回忆起干维修几十年的经历,他总是嘿嘿一笑:湖南冬季湿冷,海南夏季酷热,两边天气不同,但干维修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做到最好!

早年间,和国外引进的重型设备打交道是最令施时楷和同事头疼的事情,机械原理不清楚、设备说明看不懂,出了问题只能干等着外国专家来解决。2003年,中海化学新引进的重型燃气轮机在燃气透平点火时出现卡壳现象,国外生产厂商的专家来检查程序、更换零件,折腾了几个回合还是束手无策,只好暂时将问题搁置。

国外专家撤离后不久,装置竟然连续点火18次都无法正常启动,十分影响生产进度。不能再等了!施时楷坐不住了,他来到现场,经过一番细致检查后将目光锁定在燃气轮机的燃烧系统。12个燃烧火焰筒层层嵌套分布其上,每两个之间由一个联焰管连接。问题就出在这儿!施时楷眼前一亮,只见一个联焰管慵懒地在那儿,压根儿没起到连接的作用。经过固定改装后,燃气透平一次启动成功。

施时楷扎实的维修功底源于他日复一日泡在现场的积累。每天不转一遍现场,不出一身大汗,他心里就不踏实。同事们都知道他有个现场瘾,其实他是放心不下现场轰鸣的机器,因为一旦出问题,往往是紧急、重大、棘手的难题。

2009年大年三十,天还未亮,一个电话打断了施时楷的睡梦。他一看是当时化肥二部的总经理景仁杰,他心想:老景今年拜年可真早啊。电话里传来景仁杰急促的声音:装置出了问题,需要你来指导抢修啊!他瞬间清醒过来,抓起衣服就冲向现场。施时楷这一去就是6天,这6天里他几乎没睡过安稳觉。抢修完,他回到办公室在沙发上一睡就是一整天。那一年他已经51岁了。

2015年,施时楷获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他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现场的工作,他一方面带领工作室骨干成员攻关难题,一方面广泛开展内部培训,传帮带、师带徒,为培养技术新人尽心尽力。

从学徒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工程师到成为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化工设备检修专家,施时楷总是闲不下来。如今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他,还是放不下维修这个让他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岗位,返聘后他继续带领工作室成员奋力冲刺。只是几十年来的习惯依旧未改,他还是要每天到现场转一转。

寻访手记:“搞检修要有责任心,遇到问题必须解决了才能罢手。”这是施时楷纯粹而执着的职业信仰。他明白,自己的岗位虽小,但责任重大,他心甘情愿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将人生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近5年来,施时楷劳模创新工作室提出技术创新386项,实现成果转化209项,工作室培养的技术新人为公司乃至整个行业持续贡献着价值。施时楷以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行业内继续发光发热。(文字整理 刘建坤)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