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劳模 | 日本专家:“她的焊活儿可以免检!”
来源: 时间: 2025-09-09
199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刘桂芝:焊花玫瑰 铿锵绽放
上世纪70年代,海洋石油事业在对外开放的大潮中破浪前行,第一批海油人汇入大海,逐梦潮头——刘桂芝,就是其中的一朵浪花。
刘桂芝作为中国海油第一批女焊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儿苦练焊接技术,成为我国第一个荣获五种最高焊接技术——6GR手把焊、无气体保护焊、氩弧焊、不锈钢焊和压力容器焊国际合格证书的电焊工人。
1971年,19岁的刘桂芝开始学习电焊。那时的电焊没什么要求,能打着火焊上缝隙就行,焊面疙里疙瘩、长满“大瘤子”也没事。中国人自己焊的导管架,有的用两年就散架了。
1978年以后,为了适应对外合作的迫切需求,中国海油开始加大电焊工技术培训力度。
刘桂芝开始跟着外国师傅学习,焊枪一握就舍不得放下,靠着勤学苦练,一步步成长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在日本举办的电焊大赛中,她凭着过硬的技术战胜了日本的电焊国手,赢得日本专家对中国焊工、对中国女性的尊重。她拿到6GR国际证书时,负责主考的ABS专家摩尔先生说:“我走过很多国家,却不曾见过这样的女焊工!中国的妇女真了不起。”日本专家翘起大拇指说:“她的焊活儿可以免检!”
后来,由于身体原因,刘桂芝开始转做培训工作。但在绥中36-1项目一个铸钢吊点遇到焊接难题时,她挺身而出,冒着灼热高温,钻进了狭窄的施工位置。她说:“工人就是干活的,我总是舍不得丢下焊把。”
从1972年到1982年,她年年是先进;从1982年到1992年,她年年是劳模。很难数得清,她用过几吨焊条,烧破多少套工作服,送出去多少座钢结构物,带过多少个徒弟……她手握焊枪在平凡的岗位上走过无数春秋,从自力更生式的简易平台到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埕北油田导管架,每一次成长,每一次进步,都是刘桂芝和无数像她一样的海油焊匠在用行动书写和见证。
汗滴入土,焊花绽放,女劳模刘桂芝的故事,和飞舞的焊花一样耀眼。
寻访手记:1983年是中国海油成立的第2年,是刘桂芝参加工作的第12年。这一年,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融入了改革开放、对外合作的历史洪流。手握一把焊枪,带头干、抢先干、拼命干,是这位劳模党员投身海洋石油事业的朴素实践。成为一名党员对于她来说,是焊枪握得更稳了、技术炼得更熟了、完成的任务更多了,扛起的责任更重了。入党38年,她用责任、担当、奉献诠释了一名党员应有的品质。焊花绽放光彩,党员彰显担当。
相关新闻: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