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党支部书记要做政治明白人、生产带头人、员工贴心人”“党支部作为战斗堡垒需要回答要打什么仗、怎么打胜仗和如何长期打胜仗的问题”“大党建工作想要发挥实效,第一年的实践、总结至关重要”……3月28日上午,一场持续4个多小时的讨论正在热烈展开。
此次讨论的参会者几乎覆盖中国海油业务全范围:集团党组领导、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京直地区所属单位专职副书记,另外还有近百名来自各业务板块的中坚力量——中青年中层干部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关于“好书记”“好支部”的标准是什么?党建如何赋能生产经营?讨论越来越深入,共识愈来愈清晰。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讨论贯穿中国海油2025年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第一期)的全过程。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培训在学员选拔、培训时长、课程设置等方面全方位升级。参加培训的50余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经过多轮筛选,他们中有的来自“示范党支部”“标杆党支部”,有的已入选人才库、干部库等。
按说,这50多名学员已经是中国海油党支部书记的优秀分子代表,为什么还要讨论“好书记”“好支部”的标准?答案其实就在中国海油党建理念中:“精准赋能、价值创造”。
好书记的“能力拼图”
周日早上7点出头,教室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大家各自带上一本党的理论原著,准备来一场理论与实践的碰撞。
“《矛盾论》大家都很熟悉,对于我所在的设施来说,提高产量和设施制约是主要矛盾,如何梳理优化提油模式,缩短提油周期则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话音刚落,就有听众抛出问题:“针对油田的主要矛盾,如果有人想干、有人不好好干怎么办?”另一位支部书记对这个话题很有感触:“我们的队伍里有很多资深专家,我们打造了很多创新工作室,并调整激励措施,真正激发了大家贡献价值的热情……”
据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培训新增的经典理论书籍拆书会的灵感源于基层。此前在进行相关调研时,了解到基层有些单位定期举办拆书会,即大家聚在一起把书里的内容拆解开来,边讨论边转化成自己能用的内容。在探讨中,既能帮助大家深化理论认识,又能找到结合实际的抓手。
当被问到优秀的支部书记应该具备什么能力时,政治能力和理论素养往往被大家排在最前面,但如何提高这种能力常常困扰着很多支部书记。前一天晚上在讨论中刚刚提出的疑问,在接下来几天密集的理论课堂上就得到解答。
两个多星期的课程下来,很多党支部书记已经记满两三个笔记本的笔记,列了长长的书单。这些都将在未来工作中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
“好”的实践具有生命力
为强化培训效果,培训班的课程表紧紧围绕“基层支部如何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精准赋能,价值创造’”的主题,设置主题沙龙、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
课程表上是覆盖早中晚、工作日和周末的满满日程,课程表之外的课间、食堂、坐车时、散步中,讨论和分享无处不在。
南海东部油田惠州25-8平台是中国海油很有代表性的一线生产单元,平台员工实行28天倒班制,一半员工在上班,另一半在海休,把人凑齐都是件难事。该支部通过“党员轮讲制”让每个人都学得深入,通过班子、党员、青年的“三级赋能”让每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渤海石油研究院开发室党支部是个体量不小的科研型党支部,60多名员工分散在14个办公室,负责渤海南部10余个油田的开发生产科研工作。该支部通过各种方式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支部着力打造“渤南源动力”党建品牌。
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形有效的经验做法在交流互鉴中获得了进一步传播复制的生命力。
丈量“好”的终极标尺
学习的效果要在实践中检验,标准的价值也将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中。
在中国海油2024年度党建责任考核中,大幅压减考核指标,坚持只考1次、只写1次、只述1次。“量”的变化目的在于“质”的提升,剥去层层包裹的形式,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核标准不降反升。
其实,从2024年以来,这场关于党建工作的讨论就已开始。由集团党组领导牵头,来自总部部门、所属单位、基层一线的各级党组织书记谈问题、捋思路,经过多场座谈和深入调研后,大党建赋能提效体系焕新落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支部书记则是中国海油党建工作最灵敏的神经末梢。在中国海油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新征程上,需要党建引领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标准的讨论最终还是要用生产经营的一场场“胜仗”来验证。
此次培训是中国海油扎实推进党建制度改革的一次深入研讨、意见征集,更是一次思想统一、集中宣贯,这场讨论最终指向企业高质量发展。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第一期已顺利结业,第二期第三期还将继续,这场讨论和行动也将一直进行下去。